鞋企花了30萬 買個假馳名商標
來源:綿陽圣興卓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2年12月03日 查看次數:1322
最近,瑞安市一家鞋企的老板王先生很郁悶。他花了近30萬元買來的金字招牌竟是無效的,還因涉嫌虛假宣傳被罰款。
11月22日上午,瑞安市工商局江南分局執法人員在巡查途中,發現一輛貨車上滿載膠鞋,其包裝盒醒目地印有“××膠鞋中國馳名商標”字樣。據執法人員掌握的情況,轄區內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一共有4家,該膠鞋廠不包括在內。
工商執法人員來到這家鞋廠,要求老板王先生出示營業執照。執照顯示,該鞋廠在今年7月底登記注冊。當執法人員問及“中國馳名商標”一事時,王先生說,今年9月份,為了提高企業知名度和擴大產品銷路,他花了近30萬元請一家中介機構代辦這方面的認證。
王先生還從抽屜內拿出《襄陽仲裁委員會仲裁法律文書生效證明》以示清白。這份證明上寫道:“本會認定申請人瑞安××鞋業有限公司所持××商標,符合《商標法》之規定,依法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該仲裁法律文書已生效。”落款為襄陽仲裁委員會,時間為2012年9月24日。
執法人員告訴王先生,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只有兩種途徑,一是由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或商標評審委員會評定,屬于行政認定;二是由法院裁定,屬司法認定。這也就是說,襄陽仲裁委員會根本無權開展馳名商標的認定。
王先生說,當時那家中介機構給他兩個選擇,一是花費近30萬元獲得外地仲裁委的認定,二是花費近40萬元獲得外地中院的司法裁定,他選了便宜的方案。
工商人員說,他們經過核實,發現這張證明的確是襄陽仲裁委員會出具的。至于該仲裁委為什么出具這樣的證明,原因尚不清楚。
工商部門依據調查結果,責令王先生所在鞋廠停止虛假宣傳,并予以1萬元罰款。
工商部門提醒,企業主別輕信非法中介機構的蠱惑,如有代辦事務,務必選擇正規的中介機構。這正是:
找家中介不可靠,金字招牌竟無效;
急功近利嘗苦果,三十萬元打水漂。
來源:溫州都市報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