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名商標造假的“源頭禍水”在哪
來源:四川圣興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09年12月15日 查看次數:1313
遼寧省多個中級法院法官及數十名律師卷入“馳名商標造假案”,其中尤以撫順中院為案發重災區。據傳已有法官、律師在調查過程中自殺。(12月14日《中國青年報》) 作為普通消費者或許很難想象:任何一個商標,不管多么默默無聞,但只要偽造一個子虛烏有的侵權者,商標擁有者通過打官司,就可以請求法院認定此商標為“馳名商標”,然后獲得當地政府的巨額獎勵。這就是“馳名商標造假案”的基本操作路徑,技術含量不高,操作起來不難,但只要有律師“幫忙”,有法官“配合”,得利就可謂相當豐厚。吊詭的是,如此廉價的“馳名商標”,地方政府竟也如獲至寶,不惜重獎。 那么,馳名商標造假的“源頭禍水”在哪?似乎在于造假者,一些法官、律師本為掌管法律公器之人,卻合謀造假、知法犯法;也似乎在于相關企業,“馳名商標”的名頭能給企業帶來聲譽,更能帶來利潤,名利沖動是企業的本能;似乎還在于一些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績觀,轄區內、任期內有多少企業獲得馳名商標,都是政績工程;似乎也有馳名商標認定制度的原因,這種“牛頭不對馬嘴”的司法認定方式,大大降低了造假的“技術含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與其說是一些法官、律師與企業合謀造假,不如說是司法認定機制與地方政府共同釀成了造假。 破壞市場公平的馳名商標造假,最終損害的是政府和司法的公信力。還是讓司法歸司法,市場歸市場,將馳名商標的認定權交還給消費者吧。新聞來源:重慶時報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