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商標不能“一注了之”
來源:四川圣興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0年02月24日 查看次數:1426
近日,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工商局對全縣農產品商標注冊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普查,了解到從1990年以來,20年間全縣共注冊農產品商標34件,涉及糧油、蔬菜、山貨加工等方面,但真正成氣候的并不多,只有6件在當地小有名氣,僅占注冊率的18%。而連本地人也不了解的有19件,占注冊率的56%。可見農產品商標注冊的市場效果并不理想。 改革開放以來,包括糧食在內的所有農產品全部進入市場化。農民除留一部分自己食用外,其余的農產品基本上都要上市交易。因此,為了使自己所生產的農產品賣的遠一些,賣的價錢好一些,就必須走品牌之路,而為自己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商標注冊,不但可以保護好自己的產權,而且可以打出品牌,甚至成為名牌。 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產品進行商標注冊率正在逐年上升,也越來越引起農民的重視。但是注冊之后該如何做,該怎樣鞏固與拓展市場空間,卻并不理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宣傳不到位。對農產品進行商標注冊之后,該不該進行宣傳和如何宣傳,不少農民認識并不到位,他們仍然認為“酒好不怕巷子深”,用不著宣傳,以至于連本地人也不知道哪些農產品進行了商標注冊,叫什么品牌;其次是相關標準不配套。農產品進行商標注冊以后,如何提升其品質,按照無公害綠色標準來生產、加工,這一方面仍然做的很差,無法配套,以至于無法提升注冊商標后的農產品整體質量;再有就是包裝與標識標注不健全。一些農民在為自己的農產品進行商標注冊后,不知道該如何設計包裝、如何設計標識標注,只是把商標束之高閣,一放了之。 因此,要使注冊商標真正成為農產品的一張名片,在注冊成功之后,還要做許多工作,比如繼續提升該產品的質量與品位,組織科學的標準化生產;如何做好宣傳工作;如何設計好商標標識、包裝;如何進行保鮮運輸等等,只有把后續工作都做好了,才能取得注冊后的效益,才算得上是成功的注冊。新聞來源:山西農民報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