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彪:誰慣出來的假洋鬼子
來源:四川圣興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1年07月22日 查看次數:1227
“別總罵達芬奇了!人家一沒哄抬樓市,二沒污染水源,三沒生產毒奶粉,四沒造樓歪歪橋垮垮,五沒把捐款揣自己兜里,對不對?你確定那幫花上百萬元買家具的人代表普通消費者?人家把價格定在普通老百姓買不起的高度,我們難道沒看出其良苦用心?就算沒濟貧,這樣劫富也算功德啊有木有!” 這幾天,上面這條微博在草根微博里大量轉評。在諷刺達芬奇的同時,又拉了一幫墊背的,我們已經看出微博作者的良苦用心了。不過,達芬奇哪敢立“劫富”的牌坊啊!畢竟,雖然它“把價格定在普通老百姓買不起的高度”,不打算賺普通窮苦百姓的錢,但它把自己打扮成假洋鬼子昧心欺世的做法,太讓老百姓看不過眼,招罵也就是必須的了。 假洋鬼子自古有之,而民眾對假洋鬼子的痛恨也已成傳統。不過,恨則恨矣,假洋鬼子們卻照樣出現,在商品領域,假洋鬼子現象如今似乎更盛了,歐典地板、香武仕音響、施恩奶粉、卡爾丹頓服裝……在各個行業市場到處充斥著它們的身影。借用唐伯虎《桃花庵歌》里的幾句詩,稍作篡改以描述當下的假洋鬼子現象,或可這樣說:“世人恨我太鬼奸,我笑世人看不穿。不為市場豪杰慕,無廉無恥賺大錢!” 假洋鬼子們想賺大錢,必然要使奸耍滑。低級一點的,就取個洋名字,混個臉兒熟;稍高級一點的,到國外注冊一個洋商標,然后在國內生產再進到國內商場來賣,要的就是臉兒生;最厲害的是直接把自己扮成國外某知名品牌的中國總代理,并號稱獨此一家別無分店,此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賊喊捉賊。賊喊捉賊的多了,有時甚至連真正的洋品牌也會被假洋鬼子當“賊”,而消費者更是被搞得一頭霧水。 假洋鬼子們無廉無恥固然可恨,但為什么長期以來這些造假者能夠活得相當滋潤呢?在注冊商標的時候,商標管理部門要根據商標審查準則進行審查,有一定規避原則,不允許同樣同類別商標再進行注冊,但假洋鬼子們也有他們的“規避”原則,而對國外申請者,國內商標管理部門基本上鞭長莫及。各品牌進入商場時,工商部門都要核查工商營業執照、質檢報告,品牌方也要出示代理資格證等文件,但這些東西對假洋鬼子們來說,得來全不費功夫。質檢部門雖然要對質檢報告嚴格把關,但假洋鬼子們的產品在這方面一般不出問題。 假洋鬼子們做的東西當然都算不得地道,并非“看不穿”,但表面上卻常常“合理合法”。那些質量款式還不錯的商品,若用中國商標也許只賣100元,有了外國商標就敢標價1000元了,似乎讓消費者覺得有點冤,但這是消費者自己抬起來的價。必須承認,許多消費者事實上沒有形成支持國貨的習慣,而假洋鬼子們正是利用了這些人的崇洋心理。為了擁有“洋”,有的消費者甚至故意購買假洋品牌,他們是不會喊冤的,也不會主動打假——供應皆因需求而起,崇洋消費需求是假洋鬼子生長的土壤。這在服裝、化妝品、體育用品等市場表現尤為明顯。有人說,對現今的一些中國企業來說,如果想創牌,不去國外搞商標注冊的,勇氣可嘉;不取個洋名字的則絕對是大勇了。民族企業面對競爭只能靠這些手段進行“另類突圍”,實在是市場的悲哀。 如果假洋鬼子能夠大行其道是拜消費者崇洋、炫富、攀比等不良心態所賜,那么要杜絕假洋鬼子現象而不受其害,就不要指望商家自覺地把血管里的血都換成“道德的血液”,而到底要怎么做,這也是不言而喻的。新聞來源:中國質量報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