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國際注冊意識須增強
來源:四川圣興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1年12月31日 查看次數:1212
隨著我國商標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全社會商標意識日益增強,近年來我國國內商標注冊申請量迅猛增長。在國內商標品牌保護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我們的民族品牌在國外被惡意搶注的情況時有發生。最近幾年,我國企業沒少交學費。在進入國際市場時,不少企業遭遇近乎苛刻的知識產權壁壘,被折騰得苦不堪言,甚至領到巨額罰單。 2010年,鎮江香醋差點被韓國人注冊成商標一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外銷商品的商標國際注冊問題受到大眾關注。除此之外,老字號品牌也常常遭到惡意搶注。2006年,北京老字號企業王致和被德國一家企業搶注,中方歷時820天,耗費近100萬歐元,才打贏了“中國老字號海外維權第一案”。一些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莫名其妙地成了“洋貨”——鳳凰、飛鴿自行車成了“印度尼西亞生產”,紅星二鍋頭成了“歐盟產品”。英雄、同仁堂、大白兔、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等,也曾被搶注。一份統計數字表明,我國有高達15%企業的商標在境外被搶注。商標國際注冊是進入全球市場的第一步。在國際貿易中,企業想以自主品牌出口,必須有商標在該國注冊。 那么,中國企業該如何應對海外的惡意搶注行為呢? 筆者認為,首先,企業要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數據顯示:我國的出口產品中,只有21%在海外注冊了商標。世界品牌實驗室公布的數字則顯示,“中國500個最具價值品牌”中,46%未在美國注冊,未在歐盟注冊的則達76%!目前,大多數國家采取“注冊在先”原則,即誰先在一個國家申請注冊,誰就擁有商標在該國的優先權。在這種情況下,已經進入海外市場的企業,應盡快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在當地注冊商標,保護自有品牌。即將打入海外市場的企業,也要提前進行商標國際注冊。 其次,企業要進行防御性商標注冊,采用“一類商品、一件商標、一份申請”的辦法,防止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企業要牢固樹立“營銷未動、商標先行”的理念,即在預定的目標國家先注冊商標再進行銷售活動。 最后,企業要加強對海內外市場的監測。企業應密切關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商標公告,如發現與己相同或近似的商標,要及時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對于海外市場監測,企業可以委托商標代理組織進行,確保自己品牌權益不受損害。 境外知識產權保護頻頻亮紅燈,不僅影響了中國企業的發展,也累及“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全面轉型。商標在境外被搶注,與在境內被搶注相比,企業維權成本更高,維權難度更大。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企業要做強做大自己的品牌,商標國際注冊刻不容緩。筆者認為最好的防范辦法就是防患于未然,盡快注冊國際商標。新聞來源:中國工商報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