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出海”需防商標風險
來源:四川圣興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2年03月09日 查看次數:1058
iPad商標案對那些已經或準備“出海”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堂生動的案例課。 而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中外企業跨境注冊商標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統計,2010年,共受理商標注冊申請107萬件,其中外國來華申請占總申請量的近十分之一;同年,以歐洲國家為主體成員國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體系中,來自中國國內的申請同比增長35%,累計申請位列世界第七。 “對企業而言,商標等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是一項未雨綢繆的工作。”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業務合伙人潘曉寧律師如是說。 而現實情況是,中國眾多企業對知識產權的管理仍未上升到內部戰略規劃的層面。潘曉寧在和不少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越是大型、成熟、產品豐富的企業,在這方面的問題越多——因為集團公司、關聯公司、子公司往往各自為政,互不通氣。 蘇寧電器一位負責人對蘇寧賣場里來自全球的產品商標合法性問題和蘇寧自身商標“被傍”屢禁不止的現象已經有些頭痛。他說:“要把所有這類的問題都解決,可能一年得花幾十個億。” “商標等知識產權應該作為企業資產負債表里的一塊重要資產,盡管現在看不到,但將來肯定會產生效益。”百聯集團法務部主管馮德奎在總結近年來百聯集團幾次成功的商標維權時說道,“這有賴于平時我們把地基已經打好了。” 馮德奎總結的知識產權戰略規劃的長期效益在科技類企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1990年,IBM公司的知識產權許可收入只有3000萬美元,但到了2002年,IBM通過專利、商標、版權、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的授權、轉讓或許可而形成的利潤達到了17億美元,占到了IBM總利潤的17%。 據悉,國內包括三一重工、徐工集團、蘇寧電器等知名企業在內,都已經意識到在海外拓展中可能遇到的商標保護和風險問題。對此,潘曉寧強調,企業要走出去,服務團隊和知識產權內容的本土化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部分,就商標而言,除了在業務所在地注冊中英文商標之外,還需要注冊當地語言的音譯商標。 朱妙春說:“兵不厭詐,在合法范圍內合理運用商標策略就是精明能干。商標是一種資本,資本的作用就是要獲取最大的利潤。企業家要懂得商標的價值,既要加強經營管理,又要重視知識產權。科技企業特別要強調技術、專利、商業秘密的問題,服務性企業要注意商標的問題。小心知識產權陷阱。” 就在iPad案僵持不下的時候,2月29日,美國正式成立跨部委貿易執法中心。美國白宮官員對此稱,它將“大大增加美國針對中國等提出貿易訴訟的能力”。日本《讀賣新聞》評論稱,這個“跨部委貿易執法中心”的成立,讓美國貿易部門、司法機關和情報部門等連為一體對中美貿易“睜大眼睛”。新聞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文章
|